对话清华大学沈阳:广电布局AIGC具备先发优势,应警惕AI恐惧症
唐瑞峰| 传媒内参| 2024-04-01
【流媒体网】摘要:在AI视频领域,广电系统凭借其深厚的美学素养和创作能力,拥有机构性的先发优势。

  伴随着sora爆火出圈,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纷纷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室引发业界关注。

  对AIGC技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在接受传媒内参专访时表示,广电人长期从事内容创作,对美的追求和把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美感在大多数机构中都是出类拔萃的,这使得他们在AIGC领域能够更好地发挥创作才能。在AI视频领域,广电系统凭借其深厚的美学素养和创作能力,拥有机构性的先发优势。

  沈阳希望,广电行业在面对AI技术的快速发展时,首先应积极学习,深入了解AI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其核心技术。

  其次,广电机构应积极应用AI技术,将其融入到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中,提升效率和质量。时,广电机构通过积极参与 AI 技术的研发,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以下是传媒内参与沈阳的访谈实录:

  新美学理念

  为艺术创作带来全新机遇

  传媒内参:在您看来,AIGC技术还有哪些可供挖掘的空间?

  沈阳:在技术层面,我们目前主要尝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首先,是关于人物一致性的问题。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持视频中人物形象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我们已经初步实现了单一人物形象在多个视频中 的连续性保持,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在制作不同视频时,能够确保人物的一致性得到很好的保持。

  其次,我们在视频制作中更多地关注局部动作和流体动作的处理。例如,水流、瀑布等流体动作,现在AI已经能够处理得非常好了。但是,当涉及到复杂的动作,比如让AI模拟贾玲或李小龙的武大动作时,难度就非常大了。特别是要实现单个对象的复杂动作或多个对象的交互性动作,目前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此外,AI在处理宏观物理的因果关系时存在困难。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向远处大概两米到三米的地方吹一 口气,并且那里有一支蜡烛,我们吹气时蜡烛的火焰应该会晃动。

  目前的AI在自动生成内容时,可能无法理解这种因果关系。它可能知道在嘴边吹气时火焰会晃动,但稍微远一点就无法准确判断了。这就是 AI 在处理宏观物理因果关系时的局限性。

  再者,AI在空间位置感方面表现较差,AI在处理幻觉或多重对象时也 容易出错。比如,你让它生成五只猫,但它可能会给你生成六只。

  我最近提出了一些新的美学理念:

  首先,“异世界美学”。异世界,指的是我们人类原来未曾接触过的、充满奇异色彩的世界。

  第二,“高细节美学”。一般而言,AIGC的生成对象默认细节大约在20到40个左右。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词,我们可以引导AI 生成具有150个细节的作品。

  第三,“多尺度美学”。我们可以将微观世界的元素放大到宏观尺度进行展示,反之亦然。

  第四,“反物理美学”。这一理念打破了物理规律的束缚,允许作品按照一套独特的逻辑进行创作。这些新的美学理念,不仅可以应用于艺术创作领域,也可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秉承“知行合一”理念

  广电具备机构性先发优势

  传媒内参:广电布局AIGC,以自主可控的技术推动广电媒体深度融合,这将对广电媒体融合产生哪些影响?

  沈阳:AIGC技术能够自动生成或辅助生成新闻报道、剧本、音乐等内容,这种“内容生产自动化”减少了人 力资源的依赖,提升了生产效率。从理论上讲,这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即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媒介形态的多样化。AIGC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传统广电与新媒体的融合,催生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 (AR)、交互式视频等新的媒介形态。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媒介即是信息”,新媒介形态的出现将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接收效果,进而影响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观众互动的增强。通过 AIGC 技术实现的个性化内容推荐和互动体验,加强了观众与媒体内容之间的互动性。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媒体满足观众的需求,而观众通过选择和互动来获得满足。AIGC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媒体内容满足观众需求的能力,促进了观众参与度的提升。信息生态的优化。自主可控的AIGC技术能够有效管理和筛选信息内容,减少虚假信息和低质量内容的传播。

  从信息生态的视角看,这有助于优化信息环境,提高公众获取高质量信息的效率,符合信息生态学中对健 康信息生态系统的追求。

  创新发展的动力。AIGC 技术的引入为广电媒体提供了持续创新的动力。根据创新扩散理论,新技术的采纳和应用是社会技术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广电机构通过布局 AIGC 技术,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也促进了整个媒体行业技术创新和服务模式的更新。

  传媒内参:广电在布局AIGC领域具备哪些优势,还面临哪些问题?

  沈阳:广电系统在布局AIGC方面,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深厚的美学素养和创作能力。AIGC技术的发展,实际上要求人们具备两种核心能力:一是审美能力,即能够判断什么是美的;二是创作能力,即能够通过 提示语让AI将美的元素呈现出来。这种“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广电系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广电人长期从事内容创作,对美的追求和把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美感在大多数机构中都是出类 拔萃的,这使得他们在 AIGC 领域能够更好地发挥创作才能。

  当然,要想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广电系统也需 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以更好地适应AIGC技术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在AI视频领域,广电系统凭借其深厚的美学素养和创作能力,拥有机构性的先发优势。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广电系统将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具体来看,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内容生产的“智能化引擎”。广电拥有大量的内容生产需求和资源,AIGC 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智能化引擎”,提升内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如通过自动生成新闻稿件、视频剪辑等,加快内容上线速度,提升内容创新 度。

  受众洞察的“数据智库”。凭借庞大的观众基础,广电机构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用户数据,这相当于拥有 一个“数据智库”,有助于通过 AIGC 技术深入洞察受众需求和偏好,实现内容和广告的精准定制。品牌信誉的“信任护盾”。长期以来建立起的品牌信誉可以作为一个“信任护盾”,帮助广电在布局 AIGC 时获得观众的信任和接受,特别是在处理伦理和隐私问题时,这种信任是其他新兴竞争者难以迅速建立的。

  当然,广电媒体在布局AIGC时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技术融合的“创新壁垒”。广电传统业务与 AIGC 技术的融合面临“创新壁垒”,需要克服技术整合、员工 技能更新、创新文化培养等多重障碍,以实现从传统媒体向智能媒体的转型。

  技术投资的“资源压力”。布局AIGC技术需要巨大的初期投资,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开发、人才引进等,这对于广电机构来说是一种“资源压力”。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平衡投资和收益,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当新型设备成为主流

  警惕基层AI恐惧症

  传媒内参:您认为,广电视听应该如何布局 AIGC?

  沈阳:构建“智能化内容生态”。广电应致力于构建一个以AIGC为核心的“智能化内容生态系统”,通过整合AIGC技术与传统内容生产流程,实现内容创作的自动化和个性化。这涉及到从文本、图像、音视频内 容的自动生成,到基于用户行为和偏好的内容推荐,形成一个覆盖内容创作、分发、消费全链条的智能生 态。

  推动“跨界技术融合”。在AIGC技术的实践中,应推动与其他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的跨 界融合,形成“融合创新”的技术体系。这不仅能够提升 AIGC 技术的效能和效率,也为广电领域带来新的 商业模式和增长点。

  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广电机构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个“创新型人才队伍”,涵盖AI技术研发、内容创意设计、数据分析等多方面能力。通过持续的教育培训和实践机会,促进人才的成长和 技术的应用创新。强化“伦理规范建设”。在AIGC 应用过程中,必须强化“伦理规范建设”,确保技术的使用符合伦理标准 和社会责任。这包括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内容真实性的审核、以及防止技术滥用等方面,确保技术的健康 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进步。

  探索“多元化商业模式”。广电机构应探索基于 AIGC 技术的“多元化商业模式”,这不仅包括传统的广告 和内容付费,还可以拓展到内容定制服务、智能化营销、虚拟现实体验等新兴领域。通过创新商业模式, 开拓新的收入来源和增长空间。

  我们发现,许多基层员工对AI持有恐惧态度。他们担心AI会抢走他们的工作,不愿意因为学习AI而增加 自己的工作量。同时,他们也对 AI 可能替代他们的工作感到恐惧,因此不愿意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我们 必须认识到,AI的发展是无法阻挡的。

  广电行业在面对AI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我认为首先应积极学习,深入了解AI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掌 握其核心技术。

  其次,广电机构应积极应用AI技术,将其融入到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中,提升效率和质量。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参与AI技术的研发,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推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从当前的趋势来看,未来十年用户仍将主要依赖手机进行信息获取和互动。

  十年后,我们预测AR眼镜和VR头盔等新型设备将逐渐取代手机成为主流。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广电机构仍需加强在社交媒体、社交网 络中的账号运营,积极面向互联网、视频、移动和智能等领域进行整体布局。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