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陈祥:打造“AI+传媒”先锋示范生态,全力创建内容生产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崔鑫| 广电独家| 2024-05-08
【流媒体网】摘要:北京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揭牌,引领广电行业智能化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

  作为一种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前沿技术,人工智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地位突出、作用显著,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和驱动力量。近几年,北京充分发挥国际科创中心优势,聚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已经成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基础最好、人才密度最高、研发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

  3月13日,李强总理在北京调研时希望北京充分发挥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强调要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

  3月16日,北京广播电视台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部署,揭牌成立北京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这既是积极拓展媒体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有力实践,也是扎实推进首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北京广播电视台的智能化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北京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的成立,有助于引领和集聚广电行业上下游人工智能企业来北京落地,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首都北京高质量发展。”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陈祥说。

   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广电独家」:北京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的创立,初衷是怎样的?

  陈祥:北京广播电视台技术基础深厚、创新氛围浓厚,拥有国内领先的广播电视制作播出系统,是全国第一家开播8K超高清试验频道的省级广电媒体,推出了全国首个8K超高清移动客户端“京8”

  同时,几十年来,我们积累形成了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具有深度开发价值的广电媒资数据,目前视频媒资保有量达108.9万小时,音频媒资保有量达27.8万小时,总存储量超1.7万TB,内容涵盖新闻、纪录片、综艺、体育、电视剧、动画片等不同领域,在算法、算力和数据的人工智能三要素中提前卡好了数据占位,为媒体大模型的研究构建提供了难得的数据富矿和有力的数据支撑。

  实验室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将通过多元化合作模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市场拓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广电独家」:北京台在人工智能应用研发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祥:2021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应用研发力度,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内容创新创优。

  一是明确目标,强化协同推进

  北京台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精准发力,围绕“AI智能辅助制作”和“AI数字人”两个重点方向,以“技术+节目”的协同组织形式,强化联动,常态调度,加速推进。

  在重点节目《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130个瞬间》,通过训练AI绘画模型,生产符合节目调性的版画风格动画,成为创新亮点之一。

  在《2024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观众应用自主研发的AI视频互动小程序上传照片即可定制独一无二的国潮转绘小视频,或华丽变身为首钢大跳台上一飞冲天的敦煌飞天,或抵达红螺寺偶遇月老牵红线,或和灶王爷一起吃顿年夜饭。

  这种互动式体验,创新性地替代了高成本明星代言的常规做法,实现“人人都是北京台春晚代言人”的广泛互动,助力北京台春晚勇夺省级卫视春晚收视十一连冠。

  二是亮点频出,助力大型活动

  我台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的产品集中亮相北京市大型活动,强化展示与互动。其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我台在新闻中心搭建了AIGC互动体验专区

  在AI绘画体验区,通过图生图的AIGC应用,嘉宾及观众在触摸屏上简单勾勒轮廓,即可生成高质量国画风格山水画卷;在动画体验区,通过AI模型转绘等技术将实景转绘为动漫风格,实时捕捉观众面部特征即可生成观众自有动画形象视频,打卡天坛、鸟巢、首钢园区等北京地标。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央属媒体、市属媒体报道相关应用情况。

  三是精准发力,加速节目创新

  2023年,北京台升级改版全面上新,全台9个频道、163个栏目全面改版升级,在这背后是技术部门应用AI辅助创意及设计工作,实现了全台节目包装及演播室风格的全面改版,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目前,我台十余个电视及广播节(栏)目将智能生成内容应用于日常节目生产,包括AI生成的动画、包装板式、宣传海报、语音、音乐等,进一步丰富节目的呈现效果。

  2024年3月21日,在第 32 届“世界水日”和第 37 届“中国水周”来临之前,我台借助文生图、图生视频等技术,制作完成了我台首部AIGC公益宣传片《珍惜每一滴水》

  四是深耕垂类,夯实创新应用。

  我台已形成一系列高质量数字人应用,其中卡通2D数字人酷虎在《酷虎讲故事》栏目中为小朋友讲故事、解读知识,卡通3D数字人瑞麒在《民法典通解通读》栏目中解读民法典条款,形成较好的日常节目应用。

  我台重点打造的全国首个广播级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通过采集自有主持人春妮的形象及声音,达到行业一流水准。该应用已入驻北京时间媒体客户端,为用户播报新闻、解读政策,提供全方位交互服务。

  党的二十大期间,时间小妮在《我的北京时间——AI数字人对话二十大代表》系列融媒报道中跨屏对话二十大代表,形成网络爆款,话题阅读量达到1050万,单条视频阅读量突破70万。

  我台“基于大模型的智能数字人”项目于2023年获国家广电总局“第三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

   打造“AI+传媒”先锋示范生态

  「广电独家」:北京台布局AIGC的方式有哪些?

  陈祥:我台在全国省级广电系统中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北京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首批聚合15家行业领先单位合作共建,抢先实现广电、学术研究、模型算法、算力平台、核心硬件、云资源、应用等全链条联动,打造“AI+传媒”先锋示范生态,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全力创建内容生产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我们将面向市场、扩大合作,持续畅通“产学研用”链条,围绕重点项目和创新产品进行共建、共研、共创、共享,加快构建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开发、到应用转化、再到效益实现的完整体系。

  我们将以事修人、以人成事,努力培养锻造深谙人工智能技术与内容创作生产的新型人才,借助跨领域交流合作和项目实践,强化综合素质提升和实操能力锻炼,为媒体智能化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

  「广电独家」:广电布局AIGC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困难,应该如何解决?

  陈祥:一是技术投入与机制创新。

  传统广电机构一般不具备AIGC研发能力,更难以承受通用模型训练所需的资金与设备投入。我台采用合作共建实验室的模式,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大模型研究机构深入合作,共同研发、共享资源、共创机遇,协同破解模型训练过程中技术瓶颈、算法优化、数据处理等问题,共同淬炼“科技+传媒”融合的引领示范。

  二是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广电机构要想适配AIGC发展,需要培养具备AI技术和内容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我台首先进行内部挖潜,全台技术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升技能,通过业务驱动,对提示词、智能剪辑、智能作曲等应用进行定向技能培训,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其次,通过实验室共建,重点加强培养一批能够基于特定应用模型微调训练的工程师和搭建并行系统的工程师,满足BRTV融媒跨模态生成模型训练与调优需要,锻炼出自有的AI人才队伍。

  三是内容生成的伦理与规范

  AIGC的强大生成能力给新闻传播伦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信息不真实、不准确、滥用等问题凸显,使用不当会给舆论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误导大众认知。

  我台即将出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人工智能应用规范》,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对人工智能应用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进一步规范AIGC内容制作、审查、传播及版权保护等,从而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广电等多领域创新应用,构建安全、健康、有序的应用体系。

  「广电独家」:未来AI生成视频的功能更强大,AIGC应用于内容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祥:AIGC普遍应用于视频行业,如“文生文”已逐渐应用于节目撰稿、拍摄脚本、分镜头生成等,“文生图”已应用于平面宣传、板式设计、风格创作等,“文生音频”在数字人交互、资讯播报、译制片、节目配乐等应用,“文生视频”已在短视频、宣传片及节目动画特效制作中有所显现。

  专业级AIGC尚处起步阶段。未来AIGC应用与内容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质量提升。BRTV融媒跨模态生成模型的研制,有利于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专业化、广播级、高质量生产,解决现阶段AIGC视频存在的质量低、结果不可控、与现实存在偏差等问题。

  二是规模生产。目前受模型算法、算力等影响,单条视频时长上限仅为4—5秒,且生成成本居高不下。我台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集成到广播电视传统生产流程中,赋能融媒生产与传播,打造专业、高效、精准的智能化生成内容解决方案,推动AIGC内容规模化生产。

  三是拓展应用。通过AIGC+,推动“AIGC+沉浸式体验”“AIGC+展览展示”“AIGC+文旅互动”等场景应用,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与交互。

   全力创建内容生产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广电独家」:北京台融媒跨模态生成模型具体有哪些优势特点?对内容创新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

  陈祥:我台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携手合作,将为北京广播电视台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双方将各彰其优、各展所长,大力推进优质内容资源与强大算力算法的深度结合,共同研发BRTV融媒跨模态生成模型,深化多模态大模型训练数据构建方法研究,积极探索“科技+媒体”合作新模式。

  BRTV融媒跨模态生成模型的优势在于,采用北京广播电视台的高质量视音频数据去作模型训练,这对于跨模态模型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常说,数据是模型训练的基石,决定了模型的上限

  相比行业通常使用网络爬虫进行数据学习与训练,我台高质量媒体资产数据具有高分辨率、高画质、场景丰富、镜头专业等优势,有助于高质量跨模态模型的训练、调整及迭代,智能化生成的视频质量会更高、更接近专业级标准。

  在模型的训练和调优过程中,我们还将从中国文化特色与大众审美认知出发,结合我台节目调性进行模型调校,力求生成结果更加接近节目生产需求,实现供需匹配,推动更加广泛的生成式内容应用与场景开发。

  「广电独家」:贵台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在内容生产上有着怎样的规划?

  陈祥:我台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广播电视传媒特性相结合,加强应用场景落地,推动广电行业的创新与转型,始终保持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力、公信力和传播力。

  通过实验室的成立,希望能够进一步激活我台几十年来积累的媒体资源优势,将其转化为媒体大模型研究的数据富矿和有力数据支撑。

  通过与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共建单位深入合作,利用共建单位的算力资源及先进算法,进行数据训练,共同研制通用型人工智能基础大模型,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媒体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根据我台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实际需求,合作锻造BRTV融媒跨模态生成模型,实现内容可控、高质高效的AIGC规模化生产。

  我台还将加大AI在内容生产的应用,坚持边学习边应用边改进,持续总结提升经验,尝试在电视频道中开展智能生产节目试点,打造具备行业领先水准的智能生成节目,为观众提供更加精彩、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责任编辑:房家辉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