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与中国移动合作抢占智能家庭入口
佚名| 雷锋网| 2014-10-29

  【流媒体网】摘要:前些天,人民邮电报的徐勇老师写了篇文章,标题为《明天,你还看电视吗?》,我忍不住在他的朋友圈中给出答案“看”,他回复说我年纪大了。


  前些天,人民邮电报的徐勇老师写了篇文章,标题为《明天,你还看电视吗?》,我忍不住在他的朋友圈中给出答案“看”,他回复说我年纪大了。

  一直憋屈了很久,想证明自己还年轻——因为电视离我们的距离并不远,所以本文将以爱立信报告中的部分数据推断徐勇老师眼中的我并不老。

  不可否认的是,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在老小区依然是高清电视传输的首选,无论是赛事直播还是每晚的新闻联播,通过广电网络观看可获得更小的延时和更高的画质、音质。世界杯亲身经历的一则闹剧是,通过某款盒子看直播,比赛实况进度上总体落后广播电视将近2分钟,在微信互动上被朋友笑话——其实我一直就是伪球迷。

  所以,电信运营商的宽带提速了,广播电视网络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这就好比OTT希望替代颠覆电信运营商的传统语音短彩业务,但关键时候还得看电信级服务。

  传统的定时播放广播电视,目前在几个特定的场景比较受欢迎——实况比赛、新闻联播、春晚,以及一些如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等节目。但定时播放广播电视的受限因素有很多:时间、地点、剧集等等。寄希望限制互联网视频APP进入电视盒子,并不能真正改变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趋势。

  可携带性差、操控不人性化、内容展示方式太过单一等等因素,制约广播电视的发展,用户离电视的距离越来越远,即使拉远盒子+电视机与用户的距离,其目的似乎南辕北辙。不过,反向推动了用户与移动终端的接触时间。

  客观上看,为宣传内容的安全着想,在电视类终端上对应用的可管可控是必要的。因此,不难理解国家网信办出台对APP管控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针对移动终端的,也是涵盖智能电视及盒子的应用。

  现阶段,在终端层面——电视在多屏互动中处于配角地位,只以一块“显示屏”的含义存在客厅之中,似乎盒子与智能电视如果不内置电视APP,一切就相安无事,但通过智能手机+盒子也能够在电视上呈现出互联网视频的点播。因此,作为广电而言,疏还是堵?并不会影响生态链的健康发展,但管控APP的同时,更应该管控互联网视频内容。

  其次,LTE网络部署与4G终端的兴起,LTE广播业务未来为传统有线电视提供了补充,一旦在收费模式上形成用户可接受的支付方式,收看实况、活动直播的终端将从传统的电视终端延伸至4G手机。在移动终端方面,尽管现在阻碍视频观看的原因是流量资费及网络质量,但随着电信运营商4G网络的加厚,包月视频的收费方式将会得到普及,而LTE广播业务有可能成为一种限时免费的业务吸引消费者。但题外话是,信息通信的安全为国家安全提供了保障,作为我国主导的TD-LTE网络,有必要成为LTE广播业务的首选网络制式。

  再次,今年中国移动要将TD-LTE网络覆盖至农村市场,假如能够推动700MHz部署TD-LTE网络,无疑将加深广电+电信运营商在4G+视频内容方面的合作力度,用户体验也将得到质的飞跃。在固网宽带的视频业务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与广电存在竞争关系,但在移动终端上,基于原有TD+CMMB的合作基础,广电完全可以和中国移动再次将电视业务扩充至手机上,这一次更具备天时地利。

  爱立信的调查报告中称,29%的中国城市用户愿意为在任何设备上观看视频内容而付费。尽管全国有超过2/3的用户对在任何地点观看视频感兴趣,但价格、网络质量和内容制约了移动终端上的视频观看。但有一个趋势大家大抵可以猜到,无论是全球用户还是中国的城市用户,从傍晚开始到晚上在家中看视频是处于绝对的高峰期。

  报告得出的结论之一:多屏互动的行为引发位移式观看,广电完全有能力以LTE广播业务为初始入口,通过用户的位移从手机电视切入至家庭电视之中,从而掌控智能家庭的入口——盒子。而中国移动将通过灵犀语音实现电视遥控的交互功能,也势必带来电视用户的体验提升。

  当然,笔者通过大半年的生活体会终于明白为什么动画片每天放在晚上6点之后播放,因为那时作为家长你得做家务,而培养儿童看电视的习惯的结果之一——广电运营商绝对需要潜在用户。我相信,多屏互动加上智能语音交互,一定是孩子们感兴趣的。

责任编辑:lmtwadmin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